欣赏|《色彩基础》课程作品:学习“弘扬航天精神,拥抱星辰大海”的《新中国史》
编者按
作品赏析
-《中国梦》-
管颖怡:
作品由三位为圆中国梦做出巨大贡献的时代楷模和代表中国经济技术发展的元素组成。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民族梦,也是时代梦。因此,我们应该肩负起时代的使命,努力向前奔跑。
-《太空探索者》-
吴诗咏:
著名哲学家康德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深深震撼我们的心灵:一个是我们内心所崇尚的道德原则;另一个是我们头顶明亮的星空。在人类的长河中,历史,各族人民都在赞美和探索星空,探索生命及其意义。
-《登陆太空》-
高婷婷:
2003年10月15日,中国宇航员乘坐神舟五号首次飞向太空。该作品以浩瀚的宇宙为背景,以海量的色彩和五星红旗突出中国航天员的身份。以地球为前景,以浩瀚宇宙为前景,前后交错,以紫、黑、蓝为背景,再点缀白点,星光璀璨,视觉效果突出。
-《开启航天新征程》-
杜宇翾:
2003年,中国首次载人航天的成功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同时也充分说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着追求,几十年的不懈坚持奋斗,今天终于变成了美好的现实。太空中的蓝色星球地球和宇航员手臂上的五星红旗都见证了这一伟大事件。
-《走出船舱探索太空》-
沈安琪:
2008年,神舟七号成功升空,翟志刚成为第一个出舱的中国人。各大媒体播放了他太空行走的画面,我也用马克笔画下了这个历史时刻。
-《神舟十一号》-
周乐遥:
神舟十一号于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升空,开启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篇章。这幅作品采用水彩绘制,围绕“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的主题,以漫画风格呈现,让画面更加亲切。
-《梦想》-
关琪:
航空的快速发展是中国国力的重要体现。从飞天传说到空中探月,我们锲而不舍,奋斗不息。中国梦从未停止,中国人民也从未停止。
-《科技强国》-
芦奕达:
这部作品通过高铁、飞机、宇航员等元素,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后取得的科技进步和发展。
-《中国航天》-
周敬千:
这项工作暗示着中国的航天工业正在蓬勃发展。
-《走上星球》-
任香楠:
这幅作品通过宇航员头盔的镜面反射展示了一幅绚丽的太空场景。黄色代表温暖,这是人们想要的。
-《中国航天》-
马梓凯:
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弘扬中国航天精神,实现中国航天梦。
-《嫦娥五号》-
苗芳菲:
2010年12月1日23时,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正面预选着陆区成功着陆,成为我国第三个成功实施月球软着陆的探测器。这件作品用水彩描绘了这一历史时刻。
-《嫦娥五号》-
高飞:
作为中国探月三期的收官之作,嫦娥五号不仅是上一期的完美答卷,也将开启中国探月工程的新时代。这部作品记录了嫦娥五号发射时的历史时刻。
-《寄托》-
张心雨: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开启了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这幅作品以水彩画的形式,以一名中国航天员和嫦娥五号运载火箭为画面主体。
指导教师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