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饭碗褪去,银行员工走出去
人才招聘学历不如稳定
记者林思南申吉辉
曹建平(化名)在杭州某国有银行工作十几年的老员工日前辞职,下一站是上海某资产管理公司。在过去的十年里,曹建平当过出纳员、信贷员,也卖过理财产品。辞职前,他是总统助理。本来他今年最有可能晋升为分行行长。
两三年前,银行业是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社会地位高,福利好,工作稳定,人们普遍把在银行工作等同于“金饭碗”。但随着金融行业的快速变化,“金饭碗”似乎正在消退,银行从业者开始大面积离职。仅在今年,就有近40名银行业高管自愿辞职。
职业落差太大,总裁热的人离开
“现在做银行和几年前做银行完全是两个概念。”曹建平说,十年前,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处于强势地位。银行是客户放贷时首先想到的。有些企业要靠关系找银行领导借钱,利率银行说了算。
“有多少人来银行贷款?好的公司往往是主动‘贴吧’的银行员工,人家不一定买。”他表示,股权融资、债务融资、互联网P2P直接融资等立体融资渠道的出现,使得银行在融资业务上逐渐丧失话语权。
“存款也一样,以前银行员工不用担心没人来存款。”曹建平感慨,现在完全变样了,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才1.5%,主流银行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也不过4%左右,比市面上动不动就8%、9%的信托产品、券商资管产品差远了,更不要提那些高收益、低门槛的互联网理财产品,银行一线从业人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本来今年是曹建平升任分行行长最有希望的一年,但他选择了离职,去了一家“更有想象力”的资产管理公司。
一年就走了40多名银行高管
银行业躺着赚钱的时代已经结束
事实上,曹建平并不是银行业最勇敢的人。
今年1月,民生银行原行长毛晓峰因个人原因辞职,率先拉开银行业高管离职潮的序幕。2月,交通银行第一副行长钱、上海银行董事长相继辞职;3月,兴业银行副行长陈、中国银行副行长岳毅、中银香港副董事长辞职.不久前,中国农业银行行长张赟也要求辞去中国农业银行副董事长、执行董事、行长、董事会“三农”金融发展委员会主席、委员职务。据统计,今年,中国有40名银行业高管自愿辞职。
杭州某股份制银行人事部门负责人透露,该行一线业务的员工工作三年后可以称为老员工。今年以来,部门经理及以上的高级管理人员离职率逐渐上升,部分支行甚至出现部门经理带全队集体跳槽的现象。
“业务压力大,同行业竞争激烈,收入增长不理想甚至降薪,再加上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崛起,直接引发了银行业从业人员主动或被动辞职。”据杭州亨特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在国有银行最好的时候,一个银行行长的年薪一般高达100万,有的甚至超过200万。随着利润缩水,银行高管的工资自去年以来也大幅下降。“一些高管的工资被削减了三分之二。“
最近,16家国内上市银行公布了第三季度报告
银行招聘对学历要求没那么高
民间金融趁机抄底银行人才
智联招聘市场部负责人邵静发现,连续几次银行招聘都比以前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以前银行招聘很强,对学历要求特别高。一般只录取985或211国家重点大学毕业的学生。但是现在,教育不再是一个硬杠杆。“银行更注重人岗匹配,招聘流程更复杂。”
比如以前招聘的时候,只要学历和专业符合,经过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就可以正式录用。现在一般需要对工作稳定性、抗压能力等进行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工作分配。如果学历不是很好但是稳定性特别强,更适合做柜员;外向且善于交际的人将被分配到客户经理的职位。“后面会有一轮、两轮甚至多轮面试,对稳定性和抗压能力的考核要求很高。”前几年作为金饭碗,招聘很少提到稳定性。
据冠城猎头负责人方耀表示,除了银行业不景气,高管人员流失率的上升也与私人投资机构和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大举挖墙脚有关。“尤其是核心职位,如风险控制职位、业务主管,甚至分支机构的总经理,一般都是针对只挖银行的人。”
方耀表示,与传统银行业相比,私人投资机构和互联网金融公司支付的基本工资要高得多,他们的薪酬更有吸引力、更灵活,其中一些公司还拥有股票期权。但总体来说,由于学术背景、知识结构等原因,银行高管是一个非常谨慎的群体。“尤其是那些自己也从事风险控制的高管,他们对跳槽非常谨慎。一线基层员工更容易被挖走。”